小暑在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。一般小暑后就要数伏(伏指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它是从夏至后第三庚开始的),所以小暑标志着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了。农业上此时多忙于夏秋作物的收获和田间管理。黄河、长江流域等主要产棉区的棉花进入开花盛期;长江流域的早稻收获,晚稻开始插秧;四川、广东、福建等地的春玉米成熟;东北、陕西、内蒙古等地则正开镰收割春小麦;华北正是种秋菜的季节,农谚有:“头伏萝卜、二伏菜,三伏种荞麦”的说法。 节气民俗 食新:汉族习俗,流行于全省。三伏从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数起,即所谓“夏至三庚便数伏”。夏至后第四个庚日是“中伏”,第五个庚日是“末伏”,每伏10 天,共30天。从夏至到立秋是45天,所以 到立秋时“三伏”还未结束,称“秋后有一伏”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“三伏”开始的那天称为“起伏”,流行吃叫鸡,醴陵一带则喜用正开出白色小花的路边荆熬汤,小炒鸡肉,说是帮助男子竖立起男性雄风。中伏,一些地方流行吃伏羊,羊肉慢慢炖烂,加一把橘子叶以避膻气,加特辣的朝天椒、纯正的八角粉。羊是大发之物,三伏天吃了可将体内小病、寒气全部驱散。 吃伏面:每年一进入炎热的伏天,辽沈地区向来有“伏日人家皆食面”的习俗。这里说的“伏日人家皆食面”,就是素常说的吃过水面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载:“六月(农历)伏日,并作汤饼,名为辟恶。”现在伏天吃面条的食俗,就是古代伏天吃汤饼习俗的转化。“辟恶”,就是解除暑疫,防止疾病的意思。因为伏天气候炎热,细菌繁殖快,是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多发季节,所以要特别当心。 封斋: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民间节日。时间从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开始。从封斋之日起,忌吃鱼、虾、鸡、鸭、蟹等,只准吃猪、牛、羊肉,见飞禽走兽不能打,连提及名称也不许,认为犯忌会招致灾害。民间认为这一天是鸦溪大王遇难日。斋期若家中有人死,要杀猪酬祭神灵,以示赦罪。封斋一直到小暑后的已日才结束。已日为开斋节。人们再集资杀猪祭神,求神保佑赐福。猪肉及内脏要按户分配。这天各家的女婿须来家宴饮,共享开斋之乐。 节气俗语 小暑一声雷,依旧倒黄梅 五月,黄梅天:夏至后遇庚,为出霉,小暑日为断霉,过此则无蒸湿之患。俗又忌小暑日雷鸣,主潦,俗呼“倒黄梅”,谚云:“小暑一声雷,依旧倒黄梅。” 小暑吹了东南风,四十五日拔草风 五月,拔草风:梅雨既过,飒然清风,弥旬不歇,谓之拔草风。俗又以小暑日东南风主旱。谚云:“小暑吹了东南风,四十五日拔草风。” 大暑小暑,灌死老鼠 小暑:二十四节气之一﹐在公历7月6﹑7或8日。指小暑大暑时节雨水最多。